董凤茹 官方网站 +收藏:http://fengru.orgcc.com

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学会理事
实名认证 省级级协会会员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艺术资讯 正文内容
董凤茹艺术之路
2010-12-15    浏览(971)        来源:董凤茹 官方网站

古都洛阳以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著称于世,洛阳牡丹更以它的传奇色彩和娇艳向世人绽放,正因为这些原因,洛阳是一个文人墨客云集、丹青妙笔生辉的地方。因此,自古就有“洛阳纸贵”之说,可见洛阳的书画艺术已达到何等的境界。然而,有一位从科尔沁草原走到洛阳的女子,凭着对艺术的执著和大胆的追求,与当地“土著”一争高低,在洛阳的文化艺术界哗啦啦地树起了一面旗帜,她就是洛阳画院画师、洛阳女子书画院副院长、全国知名女画家——董凤茹。

苦苦求索

1939年,董凤茹出生在通辽市,那时的通辽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,人们处于饥寒交迫中,董凤茹的童年是在贫困与流浪中度过的。然而贫困并没有泯灭她的艺术天赋。她自幼酷爱美术,在家庭经济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,母亲为她学美术创造了一些条件。可是,那年代,有几个家庭能像现在这样给子女提供应有尽有的条件呢?更何况董凤茹身居弟妹之首,理当为父母分担一些忧愁,没办法,她只能和其她普通女子一样辍学待嫁。

聪明而执著的董凤茹,心生一条妙计,她与父母“摊牌”,谁能供她上学念书她就嫁给谁。父亲终于给她找到了如意郎君,一位比她大8岁的年轻军官,名字叫刘春华。刘春华答应了董凤茹提出的条件,1958年他们幸福地结婚了。

董凤茹要考艺术学校学习美术,可必须得初中毕业,只念到初一就辍学的她,还需要念两年初中。于是,她跑了市内的几所中学求学,都碰了钉子。原因是她已经是孩子的妈妈了。怎么办?她痛苦极了。她蔫头耷脑地又走进了一所中学,也许是精诚所至吧,这个中学破格地收下了她。她兴奋、感动,像久旱的秧苗吸吮着知识的甘露。工夫不负有心人,两年后,她参加全国统一高考,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到内蒙古艺术学校。

董凤茹是班里唯一的女生,而且还是孩子妈妈,但她一点儿也不比男生逊色。刚到校时,建宿舍楼,她和男生一样甩开膀子干。学习时她更是刻苦认真,登大青山写生,以步代车,把节省下来的车票钱买纸笔墨。由于当时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,不少同学忍受不了饥饿和家庭困难辍学了,而董凤茹硬是咬着牙坚持下来,196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。

立足洛阳

董凤茹学成毕业后回到家乡通辽,几经周折,被分配到原通辽市(现科尔沁区)文化馆工作。参加工作的头一年,她当了一年的阅览室值班员,没有机会搞美术业务。终于有一天,她接到了任务,让她画毛主席像。她兴奋地拿起画笔,从几厘米的肖像到几十米的巨像她都画过。老通辽人大概都能记得,“文革”期间通辽市明仁大街与建国路十字路口东南侧,有一幅巨大的《毛主席去安源》巨幅画像,那就是董凤茹踩着脚手架,在寒冷的冬天,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画的,明仁大街与和平路十字路口东南侧的《各族人民热爱毛主席》巨幅画像上的毛主席头像也是董凤茹画的。这一画就是十年,从通辽画到洛阳。她把对领袖的感情和对艺术的爱都倾注在画笔上,同时也夯实了她的艺术功底。

1973年,董凤茹随从部队转业到洛阳的丈夫调到洛阳市西工区文化馆工作。九朝古都的洛阳,文化积淀深厚,文人墨客如云。董凤茹把草原雄浑豪放的画风与洛阳的古朴、隽秀、细腻揉和在一起,绘画、雕塑、剪纸、布贴、麦秆等十几种艺术齐头并进。尤其是对洛阳特有的牡丹花进行研究,专研写意牡丹的画艺。几年以后,董凤茹在洛阳文化艺术界崭露头角,成为知名的画家,又因为她德才兼备,被提拔为洛阳市西工区文化馆馆长。

春华秋实

由于董凤茹的刻苦努力和道德高尚,她的殊荣不断,捷报频传,先后荣获:河南省群众文化工作“以文补文”先进个人;洛阳市“三八”红旗手;水印版画《洛阳牡丹》分别在《当代书画篆家》辞典、《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》中载录;剪纸《喜花图人》入选《中国当代民间名人录大辞典》;写意牡丹画《绿宝》参加全国牡丹精品展,并入选《全国牡丹精品大型画册》;中央电视台《夕阳红》栏目还给她做了专题栏目;她的美术作品多次在国外、北京、河南展出,并被许多家报刊采用。

赤子情怀

董凤茹渐渐成为全国知名女画家。在她感受成功的喜悦时,没有忘记与家乡人民和她一起分享。她应邀两次到呼和浩特举办个人画展,向她的老师汇报,还回通辽举办个人画展。她每次探亲回家,都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与通辽的画家交流上。她常常是挥汗如雨,毫无怨言地为求画的人们无偿地画呀画,一画就是几天。年迈的母亲抱怨说:“每次回来都很难在家吃顿消停饭!” 董凤茹向母亲抱歉地说:“那有什么办法?我就这么点能耐,不满足人家怎么行?”

董凤茹还牵线搭桥,把通辽和洛阳的文化艺术界连接起来,开展了多次交流活动,促进了通辽文化事业的发展。科尔沁区文化馆与洛阳市西工区文化馆结为友好姊妹馆,科尔沁区文化局与洛阳市西工区文化局结为友好姊妹局。

现在通辽有画牡丹之风,尤其是老年大学的学员们大都在学习画牡丹,可以说是受董凤茹的影响,而且有些人是受到董凤茹的亲自教诲。董凤茹无私地向家乡学画牡丹的人们传授技艺。

董凤茹从做人到作画都把爱作为中心,她爱生活,爱周围所有的人,她说:“我活动一天就要去爱,去创作。”

标签:董凤茹,绘画
我来说两句
0 人参与评论,查看详情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
验证码:

注: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

^_^ 人喜欢

关注TA

给TA留言

扫描二维码进入
手机官方网站